中国企业生产在春节后回温,推动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荣枯线上方;而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再度回落至50下方。两项PMI指数一升一降,显示政策托底初见效果,但市场需求仍不足,宽松政策有待进一步释放。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0.1,此前已连续两个月低于50,而汇丰(HSBC)/Markit联合公布的中国3月制造业PMI终值则为49.6,创三个月低点。3月初值为49.2,上月终值则为50.7。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制造业PMI数据时称:“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活动有所加快。”“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收窄,一些建筑钢材产品价格出现回升,市场环境的有利因素对企业的生产也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分项数据显示,3月官方制造业生产分项指数升至52.1,比上月回升0.7个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亦大幅升至61.3,创一年来最高。
对此,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陈中涛分析称,自2月以来,PMI指数连续小幅回升,尤其是生产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升较为明显,显示春节过后企业生产活动恢复加快,市场信心增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向好发展。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说:“3月PMI反弹至50.1,我们认为政府托底经济的力量偏多一些,这体现在生产指数出现较快扩张,达到52.1,其中大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增加更多,达到54.5。”“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企稳。”
就汇丰公布的数据,汇丰中国首席分析员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等人认为,3月制造业PMI终值稍高于市场预期,但显示经济继续走软,数据仍然低于50,低于今年1月至2月,及去年11月至12月的平均数。相信更多的宽松政策将出台,特别是货币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