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不需要成本的。笑笑就没事了嘛。”
邱威功(Vikrom Kromadit)不愧为“微笑之国”的国民,在约一小时的专访时间内,笑容从未离开其脸庞。幽默、热情、健谈,这名泰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家、慈善家,随和亲切有如邻家大叔。他在访谈中表现出乐天知命的豁达,对于自己丰厚的身家完全不当一回事。
“钱啊,够吃够花就好了。”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已届花甲之年的邱威功为泰国领先的工业园区开发管理公司——安美德集团(Amata)创办人,现任安美德基金会主席、泰中商务委员会副主席。他一手打造的集团目前在泰国、越南和缅甸共拥有五座工业园,近1300家工厂入驻,是数十万人饭碗所在地。
邱威功:亚细安将是
台企长期生产基地
1月底,邱威功到台北出席“2015天下经济论坛”,在专题演讲中预言,亚细安将是台湾企业未来的长期生产基地,因那里地理位置佳且“成本低、赚钱机会多”。
这名留学台湾的泰国华裔特别指出,位处亚细安正中心的泰国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他还风趣地说自己当初到台湾,待了六年多就回泰国,但在泰国的台商只要待过三年就不愿回台。
安美德集团在泰国设立的两座工业园,总产值已超过300亿美元(409亿新元),占了整个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邱威功曾两度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泰国富豪榜前40名的富翁,却在十多年前放心把庞大的商业王国交给别人管理。
他告诉本报:“Good manager works less gets more.”(能干的管理者做得少拿得多。)对他而言,一个好的企业领袖无需凡事亲力亲为,但要懂得为公司和员工设定目标及政策,并赋予下属执行权。他认为,把权力下放是最佳用人之道,因为每个职员都想当老板,他乐于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工业园成为设备完善小城市
当年只身漂洋过海到台湾大学主修机械工程,这个科系看似与经商之路毫无关系,但5岁便学会卖花生赚钱的邱威功相信,学理工使他头脑清晰,对于公司的规划、成本的管控,他都能有逻辑性的思考与判断。
他很自豪地表示,所经营的工业园不叫工业园,“我管它们叫城。”“如果只是工业园,我们做好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就够了。但是我们有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超市、医院,还有自己的发电厂,天然气供应、电信、水供等都是我们自己的。”
为方便在“城”里生活的公司及家庭,安美德开发的工业园还设有银行和学校。接下来,该集团计划与日本政府合资,在园区内建造科学城。
邱威功指出,入驻企业有很多生产线已经饱和,需要另作研发,此时加设科学城将给有关公司带来便利。这项计划进一步使得安美德旗下的工业园活脱是一座五脏俱全、设备完善的小城市。
著作已达19本
48岁那年,长袖善舞的邱威功放下生意,开始扮演另一角色——作家。至今,其著作已达19本,其中以2004年出版的自传《做一个好人》最受欢迎,不仅成为泰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更译成英、中、日和越南语等多语种版本且一版再版,销量高达数百万。
一个有23名同父异母弟妹的乡下穷小伙子,怎么成为泰国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四分五裂的破碎家庭,如何变成和乐融融的大家族;从发迹到遭遇金融风暴重创到再次站稳脚步,邱威功在《做一个好人》中娓娓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本书后来改编成电视剧,除了在泰国热播,也在中国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播映。
因考虑到免费送书人们反而不会珍惜,他的书只卖不送,但是价格低廉。即使赔本,他仍坚持把每本书的售价定在20泰铢(0.85新元),作为行善的一种方式。
他说:“我现在有钱了,但如果把钱捐给寺庙,无法确定捐款是否得到善用,而贴钱出书至少可以为民众提供精神粮食,让他们从中获益。”
关于书的售价,其实还有一则小插曲。话说一名乞丐曾冲着邱威功大喊“我是你的粉丝!”他起初以为对方吹牛,结果那名乞丐侃侃道出如何购买并阅读他的自传,令他深受感动。为了让乞丐也买得起自己的著作,他便把原来已很便宜、仅39泰铢的定价再降到20泰铢。
目前,他正与泰国教育部合作,准备推出课外书籍,希望通过文字分享自身经验,协助年轻学子少走弯路。
由于重视自己的根及泰国文化,邱威功拨出1亿美元成立安美德基金会,辅助艺术人才和推广文化活动。他强调,经费来自他个人而非安美德集团,“集团赚的钱要分给股东,我自己喜欢这么做,但不能逼人家也这么做”。
出于对写作人的尊重,基金会固定每年挑选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年长作家,发放100万泰铢作为奖励。
2011年,永远无法停下脚步的邱威功展开为期五年的“亚洲房车环游计划”,驱车到亚洲的穷乡僻壤,以加深对这块大陆的了解。虽不再亲自管理集团营运,他周游列国时却没有放松敏锐的经商神经。
他兴奋地说,亚洲比想象中庞大又富饶,比如俄罗斯、中国等地资源丰富,亚细安可以从该处引进原料,也可以把亚细安的产品输出,在企业合作方面存在很多空间。
邱威功还把环游时的所见所闻拍摄成纪录片《威功看世界》《亚洲的崛起》和《The Driven》,通过镜头让更多人了解亚洲。总是不计成本地付出与分享,因为他相信“做好人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