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官员昨天透露,央行与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简化中国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的审批工作。受访的金融学者向本报指出,该政策预计今年出台,它将扩大离岸人民币债券资金的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郭建伟昨早出席“人民币国际化之新丝路:狮城债的新契机”论坛时表示,央行和相关部门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制定相关政策,拓宽中国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简化审批的程序。
郭建伟说:“我们为了支持‘一路一带’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发展,企业跨境投融资的范围从现在的香港扩展到全球,都可以自助选择。”
郭建伟进一步表示,中国监管部门对于跨境发行的债券管理也将极大简化,未来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将实行备案制。
昨日举行的论坛由中国工商银行主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交易所协办。来自新中两国的专家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就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狮城债为中资企业海外融资开辟新渠道所带来的新契机、相关政策监管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狮城债”指的是在新加坡发行以人民币为计价的债券。中国人民币离岸债券,会根据发行地的文化特色取名,例如香港的称“点心债”、韩国称“泡菜债”。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局长梁新松表示,新加坡债券市场能够给中国投资者提供强大的国际投资者基础,从而获得具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以及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此前,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面对境外发债资金回流瓶颈使到境外融资发展难成趋势。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国外贷款处处长李俊元昨天在论坛上发言时指出,中国企业在境外发债券面对回流渠道受限的问题,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积极拓展境外发债的回流渠道,简化程序,实行备案制,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涂永红教授指出,拓展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回流渠道的相关政策预计今年内将会出台。
涂永红分析,由于中国国内资金成本高,很多企业希望能在国外发债券融资后回流在国内用,但现在的程序繁琐,监管部门根据个别情况特别批准。
她进一步说明,现在中国国内利率高,外国利率相对较低,是跨境投融资的好时机,政策出台后将使境外发债的资金规模扩大。
央行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指出,截至2014年末,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1523亿新元),其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逾6000亿元。
中国拓宽企业跨境投融资的渠道,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意味着人民币离岸市场包括新加坡,法兰克福、伦敦等迎来新契机。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昨天用华语致辞时指出,新中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与时并进,过去几年在金融领域加强了合作,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自由化,发挥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在论坛上指出,新加坡人民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工行新加坡分行自2013年2月被央行指定为海外首家人民币清算行以来,清算量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全年清算量累计37.5万亿元,较前年增长13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局长梁新松用华语致辞时则表示,新加坡债券市场能够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强大的国际投资者基础,从而获得具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及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涂永红分析,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新加坡兼具多项优势,吸引中国企业,包括它拥有活跃的美元离岸交易市场,添加一种货币非常便捷、基础设施完备、良好的国际声誉,以及能以流利华语交流的语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