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沪港通”自开通以来,每日交投量都增加,当局正考虑增加措施,令更多资金能使用此渠道。此外,两个市场目前正为“深港通”做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与优化“沪港通”的工作同步进行。
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证实,正考虑增加措施,优化或深化“沪港通”服务,并同时为“深港通”做准备。
港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昨天出席立法会会议时表示,“沪港通”自开通以来,每日交投量都增加,北上和南下的资金都慢慢熟悉了市场。当局正考虑增加措施,令更多资金能使用此渠道。
至于“深港通”,陈家强表示,连接两个市场需要时间,目前正为“深港通”做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与优化“沪港通”的工作同步进行。哪一项工作先完成,便较先推出。
他说:“我们觉得‘沪港通’进行是顺利交易畅顺,有些优化制度已经安排了,包括沽空制度,加强多些不同的产品。‘深港通’也是我们在考虑的方向,不是说考虑,而是正筹备的方向,详细如何做,正在研究。”
在会上,有立法会议员提问,当局会否把“沪港通”的交易征费提升。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回应时指出,“沪港通”仅推行不到三个月,在开通后六个月,有关方面将会作出检讨,届时证监会或会把此纳入考虑之列。
目前港股买卖的收费主要包括0.0027%的证监会交易征费,0.005%的交易所交易费,0.1%的印花税及0.01%的中央结算费,总计约为成交金额的0.1177%,买卖均须收费。
而港人经过沪港通买卖A股,则须要交经手费、证管费、过户费、交易印花税、组合费等,其中0.1%的印花税在买入时不用交,因此不计经纪佣金的港股买卖费用,已经接近通过沪港通A股买卖费用的两倍。
由于在2007至2008年拥有庞大盈余,香港证监会此前在2010年及去年11月都曾下调交易征费;证监会预测到今年3月,储备金将降至70.92亿港元(12.38亿新元),大约是年度预计开支的4.66倍。
主席唐家成表示,预计今年证监会将亏损4.17亿港元,未来每年都约亏损4亿港元,希望“沪港通”等业务能够拉动市场交易令证监会收入增长,如果不能做到则须要调整交易征费。
他也说,有关“深港通”推出的工作,目前仍在香港联交所与深交所洽谈的层面,香港证监会也正对此进行研究,但他不作补充。
中国大陆《证券时报》昨天报道,港交所及深圳交易所,已经完成“深港通”的设计,并启动技术系统开发,等两地监管机构批准后,将组织市场业务和技术准备,积极推动实施。
港府:争取今年完成
“深港通”技术筹备工作
报道指出,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日前率团访港,先后拜会特区政府、金管局及证监会,介绍深港通筹备进展。吴利军说,深交所及港交所同意“深港通”的设计,遵从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深港通”与“沪港通”的基本框架及模式保持不变,不改变市场主体业务和技术系统架构;第二是体现双方市场对等原则,并考虑在目前“沪港通”的基础上,拓展指定证券的范围;第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深港通”。
吴利军也说,深交所将积极推进落实在前海设立跨境交易平台,探讨深港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上周五在深圳和深圳市市长许勤共同主持深港合作会议后表示,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两地股市“深港通”在技术层面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