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是房地产行业的变革年,受市场压力、互联网思维及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中国整个房地产商都在谋求生存和转型;2014年是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的一年,千亿公司的销售之争及房企之间的明争暗斗不绝于耳。马上年关了,中企哥就带大家看看2014年地产界10大标志性事件。
作者:张安然;设计:张悦
1、房产互联网跨界
“互联网思维”是2014年的房地产行业最热门词汇。从年初万科到腾讯、阿里、小米考察后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到雷军投资了青年公寓,再到万科和淘宝联合卖房,各大房地产商对互联网思维推崇备至!
2、房地产众筹
众筹咖啡、众筹建房、众筹空气净化器.....,众筹无疑是2014年的热词。众筹(Crowd Funding)指的是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远洋地产[-1.16%]联手京东推“众筹式”卖房成为2014年房地产界的标志性事件。但目前国内房地产众筹仍处于起步阶段,模式也相对简单,主要有三种:1、投资理财产品型;2、营销推广型;3、合作建房型。
3、房地产企业寻求多元化
出于对2014年楼市的担忧,房地产商开始积极寻求多元化。万达O2O了,恒大卖矿泉水了,中坤加紧布局旅游地产了。 2014年房地产商寻求向文化、旅游、金融、电子商务、足球、养老等方面的转型已经成为主旋律。
4、房地产企业积极“出海”
2014年是房地产国际化的一年。2014年1月7日,绿地集团宣布,其就英国伦敦两个住宅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2亿英镑;2月25日,万科联手美国知名地产商RFR、汉斯共同开发纽约曼哈顿列克星敦大道610号项目;2月26日,碧桂园[-0.34%]进军澳大利亚住宅市场进行投资,以7300万澳元购买了位于悉尼西北部的一处开发用地;6月6日,万达集团证实,花费2.65亿欧元购买马德里地标性建筑红白相间的西班牙大厦。国际化成了国内房企防御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5、限购令松绑
2014年,限购令的捆绑给房地产业打开一个缺口,越来越多的城市以“只做不说”的方式对限购进行松绑或取消。 2014年6月27日,呼和浩特市发布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发文放开限购的城市。随后其他城市陆续跟进,完全放开或部分放开限购政策。目前,46个限购城市中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未放开限购。
6、银行降息
2014年,央行大幅度的降息给楼市注入强心剂。央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降息短期内能极大提升市场信心,但也代表着经济开始走下行通道,降息并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也不会真正降低房地产成本。
7、《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从201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由此一来,以这一条例为基础的房产税、遗产税会受影响,这会间接影响房价的跌涨!
8、绿城、融创、中交集团交易案
2014年5月22日,融创宣布已与绿城签订协议,以约62.98亿港币的代价收购绿城24.313%的股份。收购之后,融创与九龙仓并列成绿城第一大股东。随后,孙宏斌对绿城管理层进行了改组,并加强了销售。然而,10月宋卫平反悔,欲收回绿城,收购事宜生变。12月23日,绿城突然通知媒体,要与中交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宋卫平又一次以同样的股价卖掉等额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同的是交易对手方——此前是狼性民企融创,现在是共和国长子、央企中交集团。绿城股权交易案还会不会生变?
9、房地产商“一哥”之争
2014年初,绿地提出了2400亿销售目标,希望超越万科做“新一哥”,两公司在11月底齐头并进,双方12月将继续“血拼”争夺老大位置,孰胜孰负难以预测。但从前11个月的数据看,绿地略胜一筹,绿地2014年1——11月销售金额预估为1918亿元,万科1——11月预估销售金额为1911亿元,比绿地少7亿元。
10、万达上市
12月23日,万达港交所上市,成港股年内最大IPO。万达商业地产开市报48港元,收市报46.75港元,成交7644.4万股,涉资35.8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