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存保制度利率市场化提速 金改稳步前进
2014年12月1日 13:08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酝酿二十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又重磅落地,利率市场化步伐再度提速,一条清晰的金融改革路线图跃然纸上。

央行11月21日宣布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之后,酝酿二十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又重磅落地,利率市场化步伐再度提速,一条清晰的金融改革路线图跃然纸上。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自身发生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某种程度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被视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先决条件。毋庸置疑,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诸多市场人士期盼的金融改革政策之一。

利率市场化“近在咫尺”

德意志银行近日预测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而中国有可能在2016年底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该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在其报告中表示,近日降息表明央行正致力于通过加快利率改革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结构性问题。诸多措施将会为央行最终取消存款政策利率管制和贷款政策利率管制铺平道路。存贷款政策利率管制将在2015年底取消,届时,贷款基础利率将发展成一个市场化的贷款利率,而存款政策利率将被短期政策目标利率取代,即被隔夜利率或7天利率取代。而短期政策目标利率的引入将形成中国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基础。

“个人比较期待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利率市场化同时还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的建立,这些改革措施相辅相成。”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利率市场化都是在外围,就是从理财、表外、影子银行来进行,实际上造成银行存款资金成本被直接推高。金融改革中下一步应该加快银行层面的利率市场化,即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

而在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看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对存款利率自由化、民营银行准入及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的改革带来很大帮助。

“存款利率管制一旦放开,可能不可避免地出现小银行高息‘抢存款’的现象,从而导致恶性竞争的出现,这里风险很大,而该制度的推行或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朱海斌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目前在金融机构准入机制监管较严格,但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退出机制,中国目前还没有。存款保险作为退出机制里一个最主要部分,在一个金融机构出现倒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存款者的利益。

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或让寄望进入金融行业的民营资本迎来曙光。“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是以国有为主,因为存在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背后,从而限制了民营资本。在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前,民营银行被认为有风险,如果倒闭,存款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给银行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朱海斌认为。

若按照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今年6月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限制扩围至上海成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大迈步。而当前从国内来看,利率市场化的一些条件或已接近成熟,包括贷款基础利率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及债券市场的发展等。市场专家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

金融改革稳步向前走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幅、沪港通的正式上线、RQFII额度不断扩大,总体而言,中国金融改革似乎正按照既定的步伐稳步向前。

“目前政府改革方向与预期保持一致,就是吃中药的办法,尽量避免短痛。就金融改革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然后是资本账户开放,汇率自由可兑换实际上不具紧迫性。”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沈明高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规模投机套利的一个很重要前提,目前资金成本高的实质就是投机套利,可以打击投机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其根源,才能治本。所以,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开放资本账户,若没有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只是一个非常间接、缓慢的过程。当然,汇率最终也要自由可兑换,但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进行也可以。

“在国内金融市场并未非常有效的情况下,贸然过快的放开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会大幅上升,因此政府能否给出一个明确的金融改革路线图至关重要。”在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刘利刚看来,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改革的重点其实是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利率市场化方面,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考虑尽快推出一个短期的市场利息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工具;此外,应该鼓励更多的民营和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增加竞争,使中国的金融系统更加有效;更重要的是,国内资本市场以后还应大力发展公司债和地方债市场,如制度建设方面,能否有一个统一的债市监管机构。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