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在大洋洲生产基地项目上的投入将会超过30亿元,而这一海外布局恰恰符合两大关键词:互联和未来。
跟着毛利人舞蹈团队,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和新西兰外交贸易部部长Hon Todd McClay 缓慢走入“未来牛奶谷”主会场,而这正是伊利集团投资30亿元的大洋洲基地一期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潘刚的开场白依旧是对合作双方以及员工的感谢,并历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利国内外项目的见证和支持。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伊利在大洋洲生产基地项目上的投入将会超过30亿元,而这一海外布局恰恰符合两大关键词:互联和未来。
“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互联互通的亚太新梦想,伊利的互联之路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在于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在加速流动,用全球资源服务中国消费者;无形在于伊利‘全球织网’的战略布局对全球乳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潘刚如此解释何为伊利的“互联 ”,同时他认为,“未来”需要的牛奶是健康、洁净和生态的,而新西兰新建的项目都符合这一标准和趋势。
早在2012年12月,伊利决定投资11.04亿元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2014年8月20日公司对此项目追加1.15亿元投资,在一期项目建设拖延后于今年11月底正式投产。除了这个12.19亿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伊利日前又发布一系列对外投资公告,拟在新西兰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建奶粉、液奶、生牛乳深加工及奶粉包装等四大项目。
本报记者了解到,伊利大洋洲一期4.7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是通过收购新西兰大洋洲乳业有限公司来实现的,而另外四个新建项目也是紧挨着一期项目在周边建设。
“伊利已经招聘70位新西兰当地员工,并与48位当地奶户签约,未来公司会在当地招聘更多员工,与更多奶户签约,同时为新西兰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潘刚在会上给当地政府政府作了如是承诺。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称,国内乳企加速全球布局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源自海外的乳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相对低价的原料奶也是企业成本考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新西兰约有奶牛440多万头,年产鲜奶大概2100万吨,其中约有93%供出口,占全球乳品贸易量的1/3。伊利大洋洲一期项目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1400吨,年产婴儿基料粉4.7万吨,同时可生产婴儿系列及全脂奶粉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