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国务院再发力企业融资 金融改革提速
2014年11月20日 11:02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市场普遍认为目前资金流动性充足,而企业融资难实乃传导机制的问题。

目前,监管层对企业融资问题终于再发力,加快利率市场化再度提出,市场将其解读为对传导机制的疏通。

11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谈到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时,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资金存量;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支持跨境融资;完善信用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等10条办法。10条办法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全部适用于缓解融资成本高问题。

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市场普遍认为目前资金流动性充足,而企业融资难实乃传导机制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传导机制不畅。“水怎么能够真的流入田里,货币市场的水首先流入金融机构,其次才由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流动。体制瓶颈的梗阻导致了资金流动不畅,所以小微企业贷款难。”

未来或推出合意贷款 取消存贷比

存贷比的问题,小型银行不足的问题,银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都是属于传导机制不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

对于“合意贷款”,监管部门一直讳莫如深。然而,不久前,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里,以专栏的形式,解读了“合意贷款之谜”。

这仅仅是巧合吗?市场更愿意把它们理解为存贷比取消的前奏。

“这是一个前奏,和存贷比的取消是结合起来的。”连平称,合意贷款总量流向和机构的管理问题将是未来的重头戏。因为要推行合意贷款,所以银行明年或取消存贷比。

然而,它们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中国银行业在存贷比取消后,会不会拼命放贷款?这是一个问题,所以需要用合意贷款来对银行放贷行为进行约束。

那么合意贷款如何助力企业融资呢?央行有办法。

要使得贷款的增长和结构都能够符合宏观经济的使用。央行将会使用相应工具来对贷款进行调控,也就包括合意贷款。

“比如银行通过该年M2目标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确定一个贷款增长的计划,上报央行,央行来衡量是否可接受。”连平称,“如果央行觉得不可以接受,那么央行会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提高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使得其资金量减少。”

此外,在外汇占款增速越来越慢的趋势下,通过央行获得融资将是非常重要的渠道。银行需要资金时,央行还可以通过再贷款给予资金支持,比如近期的新型货币工具:PSL,SLF,MLF。央行可通过调整再贷款的利率来使得银行服从合意贷款目标。

央行也在《报告》里诠释,实际上,合意贷款会按照大体均衡、不大起大落的原则把握,但根据实体经济的实际贷款需求情况也有一定弹性和灵活度。农村金融机构可结合农业季节性规律,灵活安排贷款节奏。一般而言农村金融机构前几个季度贷款比例较高,与季节性规律基本相符。

利率市场化绊脚石已松动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到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周小川曾提到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两年内可以实现,他表示“感觉中国的最高层领导对改革有紧迫感,只争朝夕,所以我依然按此准备。”

“两块对利率市场化阻碍最大的绊脚石已松动,利率市场化也可以开始向前推进了。”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向本报称,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高恰恰是市场化的行为。反过来,利率市场化推进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这是所谓的“预算软约束”,因为他们对利率不敏感。

“目前这两个方面推进已有突破,包括政府推出的43号文,城投债不能发了;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

今年国庆前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随后,财政部向地方财政部门和部分城投公司下发了“处置办法”,该“处置办法”对存量债务的甄别、处理方法做了具体规定,对城投债进行限制。

章俊称,利率市场化涉及到三个核心改革目标。国内改革最重要的三方面已有体现: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财税、国企改革两个主体恰恰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阻碍,而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利率市场化。

贷款利率“虚高”吗?

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

那么市场上的利率是否“虚高”?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俞伟成接受了本报采访。

他向本报坦言,小微企业贷款和上市公司贷款比,风险的确较大,所以融资成本的确较高。定价模型有风险审慎覆盖,支持也要可持续的。所以定价把大得因素考虑进去,所以利率较高。

但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利率依然相对较低。俞伟成称,“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也不至于比小贷利率高,基准利率为6%,而我们给小微企业的利率在7.2%左右,只是上浮20%。”

俞伟成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向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预计到年底100亿,比去年增长10%。到9月末,我行国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5.48亿元,客户9197户,分别比年初新增126.26亿元和757户,贷款增幅19.15%,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10.39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和银行的看法似乎不同。

“央行的宽松政策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实际已下降了,这是立竿见影的。但实体经济的利率的确维持在高位,但不我认为是‘虚高’,”章俊向《第一财经日报》称,“这恰恰是银行对风险溢价的市场化反应。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风险不断累积,恰恰是银行对风险定价的自我控制,在风险上行的情况下,才造成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才降不下来,这是银行市场化风险定价的结果。

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要说“虚高”,其实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银行一般贷款利率高得多。小微企业贷款首先是获得性难,因为获得难所以贵。如果获得容易,利率就高不上去,这是融资结构问题。

连平表示,真正愿意给小微企业融资的机构比较有限。虽然现在央行和银监会一直鼓励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贷款增速,现在来看,增速是保持的,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其融资需求。

从目前来看,小微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这就需要有一批数量的小型的民营企业,为小型企业服务,解决结构问题的长远对策。

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银行通过社区、小微支行和手机银行等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实质上就是针对我国目前银行结构不均,支持发展民营银行是对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有利方式。

此外,会议还提到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防止信贷投放“喜大厌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费用。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资金存量,简化小微、“三农”金融债等发行程序。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