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发展,但不可避免的老龄化社会结构使中国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更好地发挥养老金在老龄化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是资管行业近几年讨论得最多的议题之一。
11月17日,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在“2014年中国养老金论坛”上表示:“基金投资管理是积累性养老计划的关键。由于养老基金积累期限长达几十年,长期投资收益率对未来养老福利的影响巨大。通过数据模拟计算可知,长期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对养老金积累规模的影响要远大于缴费率提高带来的影响。”
多位与会专家建议,未来各级养老金应该建立明确、合理的长期投资目标,将长期投资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中短期投资目标,并力争获取超过长期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改变目前养老金投资组合重绝对回报轻超额收益,业绩评价没有基准的现状。
应注重养老金的长期投资
积累性养老计划的福利水平取决于最后的积累规模。从目前的情况看,多层次体系下养老基金积累将快速扩大,养老制度从现收现付制转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并举。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国家养老储备以基金积累制为主。
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青山认为,中国养老金有三大趋势。第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养老金的快速增长。第二,全社会市场化程度和养老投资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养老金投资的国际化。基于这三大趋势,中国养老金的格局必定会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未来养老投资将是资产的多元化和策略的多元化。
熊军也认为,养老金资金性质的长期性意味着可以承受一定的波动风险,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内努力提高超过比较基准的长期收益率,而不是局限于追求短期的绝对收益。过于追求短期养老金资产的安全,有可能埋下长期的隐患,使得未来基金积累规模不能提供预期的养老待遇。
资料显示,目前许多国家的养老金投资都明确提出其长期投资目标。比如澳大利亚未来基金的长期投资目标为CPI 5%,新西兰超级年金为短期国债利率 2.5%,日本GPIF为工资增长率 1.1%,加拿大CPP为9.9%缴费率下提供25%替代率,马来西亚雇员公积金EPF为CPI 2%,泰国政府养老金为CPI 1.5%,美国养老基金普遍8%。
“8%的长期投资目标不等于每年8%的回报”熊军表示,“投资基准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纲,投资基准代表承担风险的回报,是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养老金应以投资基准为纲,寻求超额回报。没有明确的长期投资目标,过于强调短期绝对回报,既无激励又无约束,不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提高对养老金的重视
会上,加拿大宏利资本管理公司国际部总裁杜汶高介绍了亚洲老龄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杜汶高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洲各国的退休年期被严重低估,传统的赡养模式处于危机之中。
杜汶高介绍说:“在富裕的亚洲经济体,退休收入普遍由5个部分组成:养老金津贴、政府社会支出、家庭赡养、工资及薪金、来自家庭财富的收入,养老金体系不能成为养老的唯一解决方案。亚洲国家的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普遍低于西方国家,使得亚洲人口养老对家庭赡养的依赖较强,但这也导致养老收入的脆弱性。所以很多亚洲经济体的人口在退休后仍然工作,这有助于缓解以上问题但取决于社会及个人因素。”
在谈到亚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时,杜汶高表示,老龄化正在改变亚洲经济活动的平衡,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预计未来亚洲的经济中心将从北亚转移到南亚。
“从日本和台湾的经验来看,与退休前相比,退休后的消费往往不变甚至更高。因此随着亚洲家庭存款流动性的释放,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各当局必须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并加快其发展速度。养老需求将推动以亚洲股票及亚洲固定收益证券为目标的投资机会,而多元资产方案可提供更佳的经风险调整的回报。”杜汶高表示。
宏利公积金信托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智珊在会上介绍了香港强积金的发展及市场趋势。香港强积金是由私营部门托管的强制、基金积累制的强制供款计划,香港从2000年开始启动强积金(MPF),作为政府养老金之外,香港“退休保障三大支付”的第二大支柱,覆盖香港所有雇员。
在谈到养老金应该由公共基金管理还是私营基金管理时,吴智珊认为,“养老金由公共基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市场稳定器的职能,同时也可用于一些公共项目,有利于保证当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范围狭窄,投资回报率低,难以达到退休人员的投资预期的问题,严重时可能因资金被滥用及投资不当导致资产损失。”
“而由私营部门提供‘养老金第二支柱’的投资管理服务,则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私营公司负有受托责任,以计划参与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独立管理养老金的运作及资产。私营养老金提供商常常向计划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基金选择及更高的投资回报。世界银行的研究比较了私营及公共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私营养老金以非常大的优势胜出。许多公共养老金实现的回报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也低于各自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吴智珊表示。
资料显示,香港的强积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成分基金的数量稳步上升。实施强积金制度前,香港340万劳动力中仅有约1/3拥有某种形式的退休保障,现在,约有86%的工作人口已为某种形式的退休保障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