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举行,假如选举民调准确反映民意的话,本文刊出当天,将很可能是民主党输掉参议院之日。对于已任两届总统的奥巴马而言,这场中期选举是他任内带领民主党打的最后一场选战,共和党人视之为对奥巴马个人政绩之公投。如果共和党全取参众两院,本已处颓势的奥巴马将彻底沦为“跛脚鸭总统”。
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近期均全面向好,但民主党依然输掉选举,在这个世代若还以“笨蛋,关键在经济”来解释所有政治运动的人,脑袋留在了上世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从中期选举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其次是这种变化又预兆了什么。
本轮中期选举包括全部众议院议席,三分一参议院议席以及36个州长。参议员一任六年,因此民主党在参议院输掉的,正是2008年在奥巴马“带契”下民主党从共和党处夺来的席位。选前民调显示,表示“将会投票”的共和党支持者有73%,民主党支持者只有58%,中间选民更低至25%。政治学与经济学经常用“中位选民”(medium voter)理论推测政策走向,认为胜选者与能通过的法案均必须得到中间派支持。但这有个前提,便是中间选民肯去投票。此番选举迥异之处在于中间选民懒得投票,致使两党冀望于提高本党支持者投票率,结果是文宣上的两极化:共和党把奥巴马描绘成一个放任让伊斯兰国横行甚至让埃博拉传入美国的总统,民主党则说共和党意图不让女性同工同酬,甚至不让她们避孕。这当中反映的,正是走中间路线的妥协式政治被两极化的对抗式政治所取代。
这种变更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中间派意兴阑珊,另一方面则是败选的民主党被年轻人唾弃。六年前民主党大胜,靠的是左翼自由派(尤其是年轻人)空前高的投票率,但这些人现在觉得民主党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心声,或者不妨再放大一点,年轻一代要唾弃的并不仅仅是某个党,而是在他们眼中代表着上一辈人的政治伦理。民主党是败是胜,他们并不关心,年轻人要的是范式转移,一种把旧制度推倒重来的变革。
世代之争,正是观察国际政治的朋友须要从美国中期选举中看出的征兆。在美国,年轻人陷入失业的危险两倍于中年人,就业制度并不保障他们。在30岁以下的群体中,只有两成人觉得在选举中投票能改变类似的不公。但这些高喊某政治领袖“不代表我”的年轻人却绝非无政府主义的一群,哈佛大学的民调显示,他们中的三分之二对有明确价值追求的社区公益活动充满热忱。在他们看来,政治变革来自于草根运动,而不是选票。
在风雨欲来的大变革中,美国并不孤独。在大西洋彼岸,德国有广受关注的“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Party);西班牙有“我们可以党”(Podemos),冒起不足一年,声望却比执政党和在野党还要高;荷兰有追求自由党(Partij voor de Vrijheid);在英国,有把保守党搞得狼狈不堪的大英独立党(UKIP)。无论是左是右、名声好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反建制,并且都是六年前那场金融危机之后壮大或冒起。当老大党们不再能反映年轻一代的心声时,政治范式将被挑战甚至推翻,这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倒逼变革的力量,并且在大西洋两岸遥相呼应。(编辑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