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选进入最后一周,劳工党(PT)候选人、现任总统罗塞夫的民意支持率反超对手——社会民主党(PSDB)候选人内维斯。
巴西民调机构Datafolha10月20日公布的结果显示,罗塞夫的民意支持率为52%,领先内维斯4个百分点。
如果计入误差率,罗塞夫和内维斯的支持率各浮动2%之后,双方就“打成平手”,延续了第一轮投票结束后的形势,但该机构认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罗塞夫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在10月5日巴西大选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任何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罗塞夫和内维斯分别以41.55%和33.61%的成绩获得进入10月 26日第二轮投票的资格。
Datafolha认为,罗塞夫在东南部各州和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上升是她扭转局势的原因。数据显示,自上一次民调之后的11天里,她在东南部四个州的支持率从34%上升到40%。这四个州是巴西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也是社会民主党的传统票仓。选举进入第二轮,罗塞夫花费了大量精力在这一地区竞选。
另一方面,罗塞夫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也从42%上升到46%。这可能是因为内维斯在之前的电视辩论中称罗塞夫“轻浮”,而罗塞夫团队借机指责内维斯不尊重女性。
从支持者收入水平来看,罗塞夫和劳工党仍然握有收入水平最低民众的坚定支持,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在最低工资水平两倍之下,即不高于1450雷亚尔(约合725美元)。
而一直享有工商界支持的社会民主党及其候选人内维斯,一直握有巴西收入水平最高阶层的支持。
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介于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中间的中产阶级。在最新的民调中,内维斯的优势在消失,两位候选人的差距从11个百分点降到3个百分点。
根据巴西政府的标准,凡是家庭月收入在1064雷亚尔(约合532美元)至4591雷亚尔(约合2295美元)之间都可被列为中产阶级,符合这一标准的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相较10年前,中产阶级数量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意味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这一成就也是劳工党最为自豪的政绩。在这一基础上,罗塞夫在2014年竞选中提出了“更多的变化,更好的未来”的口号,承诺不止于先前的改革。
特别是在巴西的贫民窟,中产阶级与日俱增,其消费能力曾经为巴西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多数家庭拥有冰箱、洗衣机或微波炉,还有许多家庭拥有汽车、液晶电视或者冰柜。
虽然享受了增长红利,但中产阶级对于现政府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有感于进步,另一方面对于物价水平、基础设施也有所不满,对于前任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和现总统罗塞夫的信任也不及从前,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代言人”。
内维斯看准了这一形势。他的竞选口号是“通过安全的路径实现真正的变化”,一方面攻击现政府未能兑现的承诺,另一方面抚慰选民如果他当选,不会进行剧烈的改革。
现年54岁的内维斯曾出任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拥有工商界广泛支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前总统坦克雷多·内维斯的外孙,不过世家身份并不利于他获得新兴中产阶级的支持。
得益于社会民主党的深厚根基,以及在第一轮投票中出局的候选人席尔瓦的背书,竞选进入第二轮后,民调结果显示内维斯支持率一直领先于罗塞夫。但如同第一轮投票一样难以预料,现任总统罗塞夫和劳工党又是在正式投票前支持率上升。
纠结了20年的劳工党与社会民主党之争仍难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