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原主席、百度总裁张亚勤。
“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曾想过离职,去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BAT、小米、京东等新企业都做得相当优秀,它们在用户反应速度及服务细节方面都值得跨国企业学习。”“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并期待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张亚勤
9月8日,中秋节,一个团圆的日子。但张亚勤选择在这一天和微软分手。
中秋节下午,微软中国对外证实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将从微软辞职。9月10日,百度对外宣布,张亚勤担任百度总裁,负责新业务。
对于在百度的新业务,张亚勤并没有给出过多解释,他唯一透露的只是“我想让自己过一段很忙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里,张亚勤这句感慨显得颇有意味。而张亚勤似乎在表明,在微软的最后几年里,自己过得很清闲。
离开微软前夕,张亚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频传递对微软担忧的信号。他一方面对微软亚洲研发集团正在做的一些研究和超前的开发感到兴奋,但另一方面也会感到沮丧,因为很多技术最后没有进入这个市场。
“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跳槽百度,似乎是张亚勤的最优选择。李彦宏期待张亚勤加盟后凭借其技术造诣扩大百度的技术优势。
三年前曾想离职
从天才少年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他站了在自我颠覆的岔路口。
张亚勤是少年天才,他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岁时已经获得无线电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3岁获得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获得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称号,成为这个古老协会最年轻的科学家。
张亚勤两年后加入微软,33岁便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后来这个机构升级为微软亚太研究院,再后来成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一个重要部分,之后张亚勤出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在供职微软的最后时间,张亚勤接受媒体最后一次采访时说,他站在自我颠覆的岔路口。
张亚勤在微软的履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五年是科学家。第二个五年是科学家向管理者转型,2006年1月,比尔·盖茨亲点张亚勤回国成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职务进一步上升为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然而这也是张亚勤在微软的最高职务。在最后的8年里,张亚勤眼看着昔日下属逐步高升成自己的领导,却无可奈何。
第三个阶段,力推云计算。2014年3月,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公有云服务投入商业运营,微软成为首个在华提供公有云平台服务的跨国企业。而这也成为张亚勤自称的“使命达成”注脚。
张亚勤还表示,“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曾想过离职,去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至于更感兴趣的是什么,一种最大的可能是重回科学家岗位,摒弃安逸的清闲生活。
最近两年被架空
在亚太研发集团老大的位置上呆了8年,升职渺茫的同时基本被架空。
搜狗CEO王小川曾表示,离职跳槽的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是普世的两个衡量标准,放到张亚勤身上一样适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认为,张亚勤在微软其实“赋闲多年”,从外界来看,其中的一个证据就是IT界的稍微有些名气的人出书,他都会欣然为之写序。此外,张亚勤一直肩负着与中国政府关系的润滑剂作用。据张亚勤自己透露,他曾给中央直属机关单位,包括中宣部的领导们讲课。
而如今,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走入冰点,微软在中国面临反垄断调查,而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8也无缘政府采购目录。
据路透社报道,微软CEO纳德拉将在九月下旬访华,打算就不久之前中国政府对微软进行的反垄断调查作出协商,试图缓解双方在反垄断问题上的紧张局面。张亚勤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不得志”或是张亚勤离职的另一个动力。
一位微软员工在网络发帖称,张亚勤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二任院长。2004年调到总部,升CVP(副总裁),后来回国,在亚太研发集团老大的位置上到顶了,向上汇报三层才是CEO。第三任沈向阳,2007年调到总部,升CVP现在是管整个研究院的EVP(高级副总裁),直接汇报给CEO,层级比张亚勤高。
此外,陆奇2008年从雅虎空降到微软,直接EVP,是华人在美国企业最高级别领导。两个EVP在前头,追逐无望。除非去微软美国管某个方向的开发,否则没有升职可能。
比职级8年原地踏步更糟糕的是,张亚勤最近两年基本被架空。“只管技术孵化和STB在中国的业务(云计算业务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这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最近还被大裁员。”该人士表示。
另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现在有三个业务单位,分别是王永东主管的亚太工程院、洪小文主管的亚太研究院,以及张亚勤系大将申元庆主管的云业务。但实际张亚勤能管控的只有申元庆的业务,后两个业务分别直接向陆奇、沈向阳汇报。
9月17日,微软宣布洪小文接替张亚勤,成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