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浙江装备制造业突破口之一 打造“中国物流谷”
2014年9月18日 17:10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装备制造业被视为突破口之一,而装备制造业则试图从物流业寻找出口。

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浙江省近几年面临的最大难题。装备制造业被视为突破口之一,而装备制造业则试图从物流业寻找出口。

浙江装备制造业聚焦物流

9月17日,中国物流谷战略合作联盟于浙江湖州吴兴区成立。该联盟由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称“湖州物流产业园”)和德国物流协会上海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物流协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发起成立,旨在湖州市吴兴区打造“中国物流谷”,推动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表示,中国物流谷是一个集物流人才教育、物流技术研发、高端物流装备制造、销售和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物流高地,是物流技术装备的交易市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造“中国物流谷”是他在10年前就想要在上海市做的事,但当时因土地问题而搁浅,很高兴湖州吴兴区做成了。

丁俊发表示,发展中国物流装备业是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而言,突破物流的瓶颈都是重要挑战。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流通费用率为9.2%,为日本4.9%的近两倍;工业库存率为9.4%,而发达国家普遍小于5%;工业企业流通资产年周转速度为2.7次,发达国家是9?10次;制造业外包物流比例只有61%,而发达国家大于70%;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较少、小于20%,而发达国家大于50%。

2013年3月,湖州物流产业园被浙江省列为现代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目前,该园区已拥有德马物流、久立集团、三一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东风日产风神物流、朗奥自动化、物流绿叶网等物流及相关产业链项目,“中国物流谷”初具规模。

作为中国第一个物流产业集聚地,该园区专门邀请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进行产业规划,以现代物流装备、光电新能、信息技术、都市农业等高端产业为重点,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商务与物流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和创意服务园。其生产出的仓储物流装备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30%,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丁俊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对吴兴区用国际理念打造“物流谷”很感兴趣。但近几年各地的产业园不断涌出,成功运营的却并不多。因此,对于吴兴区产业园而言,最大的挑战也在于当地政府有无良好的运作能力。

“公司愿不愿意落户湖州,研发和培训等人才愿不愿意长住吴兴,需要政府提供真正开放和良好的环境,在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管理中找到平衡。”丁俊发说。

中国物流业落后国外10年

就物流业而言,丁俊发认为,中国在整体上落后国外将近10年。

那么,中国物流业究竟缺什么?

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以及物流管理和专业人才的缺口仍然需要时间来补足。

房殿军曾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国内中低端设备制造发展不错,但高端设备依然只能依赖进口,在设备研发技术方面,中外仍存较大差距。

此外是人才。房殿军说,我国奇缺物流管理人才,管理层缺口至少在50万以上,相对中下层的物流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缺口数量也以几十万计。有报道称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00万之巨,房殿军认为,按照德国220多万物流从业人员计算,这个数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俊发表示,目前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已超过100万,从职高到本科再到博士均有,因此人才的缺口有所缓解。

房殿军则称,国内并不缺少经过物流教育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却缺乏实践经验,进入工业界的初期几乎发挥不了作用。与此同时,国内的物流企业和制造公司也缺少系统的培训体系,加上人才奇缺背景下“挖人”的风气,公司也往往缺少对人才培养投入的信心。

如果从现在抓紧制定人才培养政策,房殿军估计,管理人才的补缺可在3~5年初见成效。

根据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对中国企业物流装备市场进行的预测,预计2025年左右中国的企业物流技术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人民币,将可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可从德国汲取经验

房殿军提出,德国和荷兰都是物流强国,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从这些国家汲取不少经验。

对比德国的人才培养经验,房殿军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更接地气,加强现场实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企业则需要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习体系。据他介绍,德国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学徒培养体系。一些人可能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公司当学徒,接受系统的培训后成为匹配的人才。但他坦言,国内目前还没有企业具有如此完善的学徒培养体系,而专业的蓝领培训机构也同样缺乏。

就政策支持而言,德国政府在硬件研究方面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单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就有科学家2万多,专门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外包服务。国内的政策则相对零散,缺乏集中的平台来专攻物流硬件研究。

为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湖州市正在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的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10名,并与清华、浙大、同济等高校合作培养,力求将人才留在园内。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