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陈峰: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海航的今天
本届夏季达沃斯的规模创了新高,1600位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商界精英、知名学者云集天津;3天时间,140多场会议,众多神级人物闪亮登场,甚至连姚明、姚晨、周迅等文体明星都谈起了财经话题,场面要多火爆有多火爆。
然而,在纷乱而嘈杂的论坛现场,记者却捕捉到了一些不易察觉却耐人回味的另一种热闹。
普通企业家不甘做“群众演员”
如果把达沃斯论坛比喻作一个舞台,而那些各国政要、明星大腕是主角的话,普通企业家就是群众演员兼现场观众。
据统计,在参会的嘉宾中,有1100多位企业家,可谓人多势众。这些企业家中,极少数人备受瞩目,如马云、董明珠等;有些人受到追捧,如全球500强企业、央企老总等;更多人则显得默默无闻,甚至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家,来参会的目的,只是为了感受一下会议气氛,“长长见识”。
相对于明星大佬和记者们躲猫猫,普通企业家则一般对记者的采访来者不拒。在论坛上,如果你向这些企业家发出采访请求,一般会得到对方的积极响应。
9月11日上午,在达沃斯现场,记者随机与几位本土企业家交流,发现“学习”成为规模较小企业参会的共同主题。一位企业家认为,原来他以为,所谓创新,就是欧美二三十年前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我以前觉得,我们走完的路,以后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再走,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创新。但听了几个会,我发现我以前的认识比较可笑。”一位广东籍企业家向记者表示,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他深深感到,创新驱动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全世界的事,而且他感到中国已经走在创新的前列。
来自天津的企业家、云信天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程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参会,来了以后“充满惊喜和收获”,希望以后每一届都来。参加达沃斯论坛,他的诉求是“以国际视野审视自己、审视市场、布局未来”。刘程表示,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名人,现在见到真人了,以前熟悉的国际知名品牌,如今它的创始人就坐在你身边,“这很有意思”。
相对于一线企业家,“群众演员”们更喜欢“智库”型学者,“我喜欢朱民,我一直在关注他,我是他的超级粉丝。”一位企业家对记者说。
大多数参会的企业家都名不见经传,但这些普通参会者才是整个论坛的基石,是最被忽视的重要者。这些渴望与名家交流,希望得到新闻记者关注的“群众演员”们,在三天的会议里,也许未必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但他们思考着,存在着,不容忽视。
海航老总陈峰吐槽达沃斯服务水平差
本届论坛的安保级别之高令人咂舌。警方在距离主会场梅江会展中心一公里外就拉起了警戒线,所有无证车辆和闲杂人员一律禁止入内。有资格进入警戒线的参会嘉宾和新闻记者,想要穿过这一公里长的“真空地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大会提供的小型旅游电瓶车。
9月9日下午4点半左右,记者在指定等车地点看到,在没有遮阳的马路边,30多位参会嘉宾和新闻记者在焦急地等待电瓶车的到来。大约15分钟后,一辆电瓶车的影子远远地出现在视线里,人群开始躁动起来。电瓶车开过来,还没来得及停靠,等车的人就呼啦一下拥上去,手脚麻利的迅速上车找到了座位,动作慢的只能一边抱怨,一边回到“道牙子”上继续等。
就在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挤车的人群里,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陈峰是最后一个上车的,由于小小的电瓶车已经超载,在启动的瞬间,陈峰差点儿被挤下车。陈峰一脸的怒色,质问司机为何摆渡车这么少。司机回答称电瓶坏了。陈峰听后更加生气,以“服务水平低,丢人,办不好别办”等话语宣泄心中的不满。直到电瓶车到达了目的地,陈峰的抱怨也没有停止。
望着陈峰远去的背影,同车的一位参会嘉宾对身边人小声说道:“天津已经举办过好几届达沃斯夏季年会了,可这服务水平,确实长进不大,看把陈总气的。”
无独有偶,第二天晚上,《中国经济周刊》前方采访组集体体验了一回“无车可坐”的滋味。
9月10日晚上7点左右,结束采访工作的记者一行走出会议中心。外面,天已经黑了,不远处,十几个记者在焦急等待电瓶车的到来,见马路上空空如也,不像有车来的样子,大家跑去询问志愿者。两位正要下班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已经下班了,没有车了。”记者表示会场里还有不少人,为什么不等到把所有人都送回驻地再下班,志愿者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