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通缩和经济疲弱后,安倍于2012年底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一时间成为日本国内乃至世界热议的话题。如今“安倍经济学”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安倍经济学”的利器就是其“三支箭”——“质化+量化”的货币政策(QQE)、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
尤其是在“前两支箭”初见成效但可用空间基本耗尽时,安倍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升级版的“第三支箭” ,即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虽然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升级版“第三支箭”并没增加太多实质性的措施,政策仍显不够大胆,但也有“安倍经济学”的支持者相信“第三支箭”能够帮助日本摆脱结构性萧条以及通缩环境,只是需要时间。
而不容忽视的是,“安倍经济学”的确产生了一定效果。在推出几个月后,困扰日本多年的通胀出现好转。据彭博经济学家的预计,日本今年的核心CPI将会自1992年来首次超过1%。
筱原实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在安倍经济学引入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发现有几个大的特点,公司的利润率出现了一个有效的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日元的下跌又对公司利润率的进一步上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安倍更是在今年6月份发表讲话时表示:“通过大胆的货币政策、弹性的财政政策及增长策略,我们已经进入没有通货紧缩的阶段。”
虽然通缩问题有所缓解,但“安倍经济学”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疲软的经济现状。
今年二季度,作为拉动日本经济的三驾马车——内需、投资、出口全线环比下滑,与第一季度形成鲜明对比。
马场直彦指出,虽然在“安倍经济学”长达18个月的指导下,日本名义工资增速终于从负数变成了正数,但物价在日元贬值的推动下上升得更快,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工资增速仍然还是负值。
此外,日本家庭调查显示,今年7月家庭可支配收入年度同比也下降了高达5%,而国内消费占到GDP比重高达60%。马场直彦认为提高消费税可能对消费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