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会上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表演讲称,民间投资大幅降低或因“营改增”。
李稻葵分析称,“营改增”主要是由地税转向国税,因此过去有一个做法现在不灵了——以前地方政府会跟民间投资讨价还价,“多搞一点投资,少报点税”,但现在这个交易很难做了,因为纳税征管的权利转到了国税局,此种情况或许可以解释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巨幅下降的原因。
李稻葵认为,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下半年可能还会出现一定的降幅。
在消费方面,李稻葵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劳动工资增幅低于GDP的情况,其认为要特别关注这一现象,“如果劳动力工资涨的慢,对经济结构是一个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影响,要关注这个风险点”。
在谈到风险的问题时,李稻葵表示,目前有两类风险值得警惕,一类风险来国际,如美联储加息与否对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影响,但这个风险是基本可控,前提是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和体制不出乱子。第二类风险是由于短期的改革措施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的波动,比如去产能、去杠杆,可能会引发一部分的债券违约,部分银行注销呆坏帐速度的加快可能引发百姓的恐慌,甚至抛售银行股。
李稻葵分析称,第一,目前企业债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对百姓财富的冲击仅仅占到存款量的0.2%,这是可控的。第二,中国企业的负债率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据测算,企业债相对于GDP的占比为170%,而且中国储蓄的65%是企业的留利,李稻葵称,为什么股市搞不好,就是上市公司赚了钱不给分红,央企赚了钱不给国家。
在谈到去杠杆的风险时,李稻葵表示,据测算,假如六大产能过剩行业,按照国务院部署,去掉20%的产能,最多会带来300万工人的下岗,满打满算500万人,每人给十万块钱工资已经非常充足了,这需要五千个亿的财政资金。李稻葵反问,“五千个亿,花五年算个啥?我们14万亿的财政盘子,68万亿的GDP,要楼继伟每年拿一千亿是小意思,这个压力测验没问题”。
在不良贷款方面,李稻葵认为会达到一万亿,“我们银行拨备是五万亿,这个拨备拿出来就去产能,也搞的起,所以风险可控”。
最后,李稻葵强调,改革要亟待发力。李稻葵建议,在国企改革方面树立一个典型案例。投融资改革方面发行长期建设债。在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方面,建议要完善制度,李稻葵称,现在企业交了很多失业保险金,可是真正破产,却拿不到钱,这个机制要市场化,而不是靠行政去产能。在劳动用工方面,李稻葵认为要亟待改革机制,虽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也不断提升,所以有效劳动供给还在上升。“为什么不搞改革,给愿意工作的人弹性退休”,李稻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