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纳入MSCI再次走到关键时刻,虽然2014年和2015年MSCI两轮市场咨询中均以决定暂不纳入A股结束,但此前提出的A股纳入路线图一直保留,2016年4月MSCI开始的新一轮的市场咨询将于6月公布决定,机构分析认为,A股纳入MSCI条件趋成熟,长期来看,将带来超千亿资金关注A股,但资金配置应是个长期过程。
业内普遍认为,A股纳入MSCI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纳入预期的升温,市场人士认为“纳入效应”或将渐次显现:A股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有望提升,股市换手率、整体波动性有较大下降空间,但整体估值的下降空间较为有限。
在2014年和2015年进行的两轮市场咨询中,国际机构投资者担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为额度分配过程。其次为资本流动限制。第三为权益所有权。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高挺指出,与2015年相比,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例如,2016年2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明确QFII基础额度按照AUM一定比例计算,允许开放式基金按日汇入汇出资金,部分解决了前两项担忧;未来深港通的启动和沪港通的扩容,有望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A股的门槛,满足海外投资者更高的流动性需求。因此,瑞银证券认为,今年纳入MSCI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机构人士介绍,超过90%的美国和亚洲机构投资者的国际投资部分是以MSCI系列指数为基准的,在欧洲,这个比例也超过三分之二,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按这一指数来安排在世界各个证券市场的投资比例。因此,MSCI指数在国际投资者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加入指数将意味着国际投资者群体对于A股市场近年来发展的肯定,并将促使更多的主动型外资关注A股市场。
法兴银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中国最近作出的监管决定提升了MSCI把A股纳入其指数的概率,MSCI给A股的权重估计将超过5%。
最初预测的5%权重是根据沪港通和RQFII方案实施之前,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规模估算得出。目前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已增长至10%左右。
据长江证券[0.74% 资金 研报]测算,A股可能吸纳超过千亿美元级别的资金配置。如果此次MSCI指数能够纳入A股,预计最开始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份额为0.6%,将带来90亿美元左右的配置需求;若后续根据MSCI的路线图,此后A股占比可能会升至10.2%,理论上可能带来1530亿美元的配置需求。
多家机构强调,纳入MSCI指数对A股的长期正面意义大于短期资金流入带来的影响,而这种长期影响显然对中国资本[0.00%]市场的影响更为深远。
机构普遍强调,从短期被动资金流入量的角度衡量,A股纳入MSCI指数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可能有限。
对于A股纳入后,中国在亚洲/新兴市场和相关指数中的权重,以及跟踪各个指数的被动资金规模,瑞银证券预计,有望吸引约22亿美元被动资金配置相关A股公司。“由于届时可能有超过400家A股公司纳入,对于每家公司带来的资金净流入量应会十分有限。”
“在股市整体投资吸引力不强的大环境下,即使A股得以纳入MSCI指数,也不会马上吸引到大量的新增流动性涌入A股市场。相反,对于更为成熟、更趋理性的海外资金而言,它们逐渐加大对A股的配置比例,还是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前述人士分析说。